在PCBA加工合作中,“口頭承諾7天交貨,實際等了15天”是很多企業的痛點——耽誤生產線投產、錯過項目節點,甚至影響客戶信任。其實,PCBA交期不是廠家“拍腦袋”定的,而是由多個可量化環節組成的。今天1943科技就從SMT貼片加工行業實操角度,教你如何精準計算PCBA加工的真實交期,徹底擺脫“口頭承諾”的困擾。
一、先搞懂:PCBA加工真實交期的5大核心構成模塊
PCBA加工是“文件審核→物料準備→貼片生產→檢測驗證→交付”的全流程,每個環節的時間都直接影響總交期,缺一不可。跳過任何一個環節的“口頭交期”,本質都是“預估”而非“實算”。
- 文件與工藝審核期(1-2天)拿到客戶的Gerber文件、BOM表后,需核對封裝匹配度、鋼網開口合理性、貼片順序是否沖突。若文件存在疏漏(如BOM表缺少物料規格),需與客戶溝通修改,會額外增加1-3天時間。
- 物料采購與驗證期(3-15天,關鍵變量)這是影響交期的核心環節。標準阻容感等常用物料,若廠家有庫存,1-3天可到;特殊芯片、定制化元器件,需向原廠或代理商采購,周期可能長達7-15天,且需額外1天進行物料外觀、型號的驗證,避免錯料。
- SMT貼片與DIP插件期(1-3天,按產能算)按生產線產能計算:若單條SMT線日均貼片50萬點,1000片PCBA(每片500點)1天可完成;若涉及DIP插件(如連接器、變壓器),需額外增加0.5-1天,具體看插件元件數量。
- 檢測與返修期(1-2天,不可省略)必須包含AOI光學檢測(貼片質量)、X-Ray檢測(BGA焊點)、ICT在線測試(電路通斷)。若檢測出不良品(如虛焊、錯焊),需1天左右進行返修,確保出廠合格率。
- 包裝與交付期(1天,看物流方式)防靜電包裝后,同城配送1天可到;跨省物流(如珠三角到長三角)需2-3天,若客戶要求加急順豐,可壓縮至1天。

二、3步精準計算真實交期:拒絕“大概”“可能”
掌握計算方法后,你可以主動與PCBA加工廠對齊交期,甚至反向驗證對方給出的時間是否合理,避免被“口頭承諾”誤導。
步驟1:拆解環節,確認每個環節的“固定時間”
拿到PCBA加工廠的交期方案后,先要求對方拆分各環節時間,比如:“文件審核1天+物料采購5天+貼片1天+檢測1天+交付1天”,總交期9天。若對方只說“7天交貨”,卻不拆分環節,大概率是未考慮物料或檢測時間,存在延誤風險。
步驟2:鎖定“變量環節”,提前溝通預案
物料采購是最大變量,需提前確認2個關鍵信息:
- 你的BOM表中,是否有稀缺/定制物料?若有,讓PCBA加工廠提供該物料的采購周期證明(如代理商報價單上的交貨時間)。
- 若物料暫缺,PCBA加工廠是否有備選方案(如同型號替代物料)?備選方案的采購時間需同步確認,避免因物料卡殼拖慢整體進度。
步驟3:預留“緩沖時間”,應對突發情況
PCBA加工中可能出現設備臨時維護、物流延遲等突發問題,建議在總交期基礎上,額外預留10%-15%的緩沖時間。比如計算出總交期9天,可與PCBA加工廠確認“10天內交貨”,既給對方留有余地,也保障自己的生產計劃。

三、規避“口頭承諾”的3個關鍵動作:把交期“寫死”
光會計算還不夠,必須通過“書面約定”和“流程透明”,讓交期有保障,避免后期扯皮。
- 所有交期寫進合同/訂單,明確延誤責任拒絕“微信說”“電話說”,在合同或采購訂單中注明:“總交期為XX天(自XX年XX月XX日起算),每延誤1天,按訂單金額的X%支付違約金”。明確的責任條款,能倒逼PCBA加工廠重視交期。
- 要求實時同步生產進度,避免“黑箱操作”選擇有“生產進度可視化系統”的PCBA加工廠(如1943科技的客戶專屬進度查詢端口),可隨時查看“物料是否到齊”“是否進入貼片環節”“檢測是否完成”,每一步進度可追溯,不用反復追問“交期到哪了”。
- 前期溝通時,確認“緊急預案”提前問清:“若某環節延誤,你們會如何處理?”(如是否有備用生產線、是否能優先調配物料)。有明確預案的PCBA加工廠,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更強,交期更有保障。

四、1943科技:用“透明化”讓PCBA交期看得見、算得準
作為專注SMT貼片加工的廠家,1943科技深知交期對客戶的重要性。我們不做“口頭承諾”,而是通過3個動作保障交期:
- 接單后24小時內出具交期,明確各環節時間;
- 客戶可通過專屬端口,實時查看物料、生產、檢測進度;
- 簽訂正式合同,明確交期及延誤賠償條款,讓合作更放心。無論是小批量樣品,還是大批量量產,我們都能根據你的需求,提供可量化、可追溯的交期方案。
如果你的企業正被PCBA交期不穩定困擾,不妨讓1943科技幫你做一次免費的交期測算——只需提供BOM表和需求數量,我們24小時內給出交期方案,徹底告別“口頭承諾”的不確定性。





2024-04-26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