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SMT貼片加工領域,多達70%的品質問題源于設計階段的工藝性不良,而非生產環節。專業SMT加工廠通過前置的工程支持,將這些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。
一個令人警醒的現象是:許多電路板在貼片后出現的漏件、偏位、焊接不良等問題,其根源并非生產環節,而是設計階段對工藝考慮不周所致。
研究表明,企業在確保SMT焊接質量的工藝材料、工藝設備和質量控等重要生產環節之后,卻仍不能保證SMT焊接質量趨于“零缺陷”目標,其根源在于對SMT組裝設計的工藝合理性重視不夠。
為什么設計階段決定了SMT加工的成敗?
當PCB設計不符合可制造性要求時,即使最先進的貼片設備和工藝也無法避免以下常見問題:
- 元器件貼裝偏移是SMT生產中的典型問題,其中PCB板曲翹度超出允許范圍、焊盤設計不合理及程序數據不正確是主因。
- 漏件、側件、翻件現象往往由元器件供料架送料不到位、吸嘴問題及元件厚度參數選擇錯誤引起。
- 焊接缺陷如橋接、虛焊通常源于焊盤設計、模板開口尺寸和模板厚度設計的不合理。
面對這些挑戰,專業的SMT加工廠不再被動地應對生產問題,而是通過前置的工程支持服務,從設計源頭規避可制造性風險。

專業SMT廠家的四大前置工程支持策略
1. 建立企業專屬的DFM(可制造性設計)規范
領先的SMT加工廠會編制本企業的可制造性設計規范文件,明確工藝設計要求。
這一規范涵蓋:
-
元器件布局間距要求:確保貼裝、檢查和維修的可操作性。
-
焊盤設計標準:針對不同封裝類型提供優化的焊盤設計尺寸。
-
導通孔設計規則:避免焊料流失和焊接不良。
-
基準點設計規范:保證精準的貼裝定位。
-
電源線與地線設計布局:提供良好的電氣性能和散熱特性。
當新型元器件如BGA、CSP、0201、QFN等出現時,DFM規范會及時更新補充,確保設計規范的前沿性。
2. 設計評審與仿真分析
專業SMT廠家在客戶設計階段就積極參與,提供:
-
PCB設計可制造性評審:從定位基準孔的設計、元器件間距的設計到導通孔的設計以及電源線、地線的設計布局方面進行改進。
-
熱仿真分析:預測電路板在回流焊過程中的溫度分布,避免熱敏感元器件受損或焊接不充分。
-
工藝能力匹配度評估:確保設計規格與現有設備工藝能力相匹配,避免超差生產。
3. 工藝性設計優化與改進
針對不同焊接工藝,專業SMT廠家提供具體的設計改進建議:
- 波峰焊工藝的SMT組裝設計關注PCB布線的取向、元器件引線與焊盤安裝孔及焊盤間的配合,優化插裝(THT)和貼裝(SMT)方式的組裝設計工藝性。
- 回流焊SMT組裝設計則重點優化PCB焊盤設計的工藝性、印刷模板開口尺寸和厚度設計的工藝性。
4. 設計數據到生產數據的無縫轉換
專業SMT廠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系統,確保設計數據準確、高效地轉換為生產數據:
-
元器件庫管理:建立包含準確封裝尺寸、厚度參數的元器件數據庫。
-
貼裝程序自動生成:通過軟件工具直接從設計文件生成貼裝程序,減少手動輸入錯誤。
-
鋼網設計優化:根據焊盤設計和元器件布局,優化鋼網開口形狀和尺寸,確保精確的錫膏沉積。

實現“零缺陷”目標的工程支持流程
專業SMT廠家的前置工程支持遵循系統化流程:
-
設計輸入分析:接收客戶設計文件,進行全面分析。
-
DFM審核:依據企業DFM規范進行可制造性評審。
-
風險評估:識別設計中潛在的制造風險和質量問題。
-
改進建議:提供具體、可行的設計修改建議。
-
客戶溝通:與客戶設計團隊溝通改進方案,解釋問題根源。
-
方案優化:協助客戶優化設計方案,消除潛在問題。
-
預生產驗證:通過樣品生產驗證設計改進效果。
結語:從“代工”到“伙伴”的轉變
在競爭激烈的電子制造市場,專業的SMT加工廠已不再僅僅是按圖施工的代工廠,而是客戶設計團隊的重要延伸和工程伙伴。
通過前置的工程支持服務,我們幫助客戶在設計階段就規避可制造性問題,縮短產品上市時間,提高量產直通率,最終實現更低的總體成本和更高的產品可靠性。
1943科技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從設計支持到批量生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,讓每一位客戶都能享受到專業SMT加工廠的前置工程支持價值。





2024-04-26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