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在PCBA加工中,虛焊和假焊是導致產品性能不穩定、后期故障率高的首要元兇。它們隱蔽性強,難以通過常規檢測發現,給電子產品埋下巨大質量隱患。本文中,1943科技將基于十多年的SMT貼片加工經驗,系統分析虛焊、假焊的根本成因,并提供一個立即可用的“3步排查法”,幫助您從源頭上解決這一生產難題。
一、 認識“隱形殺手”:什么是虛焊和假焊?
在深入探討之前,我們首先需要清晰界定問題:
-
虛焊: 指焊點表面看起來基本正常,但元器件引腳與PCB焊盤之間的焊接實際上不完整、不牢固,存在接觸電阻過大或間歇性導通的問題。如同“藕斷絲連”,輕微震動或溫度變化都可能導致信號傳輸中斷。
-
假焊: 可以看作是虛焊的極端情況,焊點完全未形成有效的冶金結合,元器件引腳與焊盤僅僅是物理接觸而非電氣連接。初期可能偶然導通,但使用中必然失效。
這兩種缺陷是PCBA加工廠質量控制的核心挑戰,直接關系到產品的長期可靠性和品牌聲譽。
二、 追根溯源:虛焊、假焊的四大常見成因分析
根據1943科技的工藝數據統計,虛焊和假焊主要源于以下四個環節的失控:
1. 錫膏印刷環節
-
錫膏活性不足: 錫膏過期或保存不當,導致助焊劑失效,無法有效清除氧化物,潤濕性變差。
-
印刷參數不當: 刮刀壓力、速度、角度不匹配,導致錫膏量不足、成型不良或有殘留。
-
鋼網問題: 鋼網開口尺寸設計不合理、堵塞或清潔不到位,造成下錫不均或缺錫。
2. 元器件貼裝環節
-
引腳/焊端氧化: 元器件存放環境不佳或超期存放,引腳發生氧化,可焊性嚴重下降。
-
貼裝精度偏差: 貼片機精度不足或吸嘴磨損,導致元器件貼放位置有偏移或壓力不足,引腳未能與錫膏充分接觸。
3. 回流焊接環節
-
回流焊溫度曲線不當: 這是最關鍵的因素。預熱區升溫過快導致溶劑飛濺、恒溫區時間不足未能充分活化助焊劑、回流區峰值溫度過低或時間過短,導致錫膏未能完全熔化并潤濕焊盤和引腳。
-
爐內溫差過大: 爐溫均勻性差,導致板面不同位置的元器件經歷的熱量不同,局部溫度不足從而產生虛焊。
4. PCB及物料本身
-
PCB焊盤氧化: PCB存儲環境潮濕或時間過長,焊盤表面氧化,可焊性變差。
-
PCB設計缺陷: 焊盤設計不對稱(如QFP器件一側有大面積地線焊盤),導致回流時產生“曼哈頓效應”(立碑)或焊接不均。

三、 1943科技方法論:3步精準排查與解決虛焊、假焊問題
當生產線上出現虛焊、假焊問題時,遵循以下系統性的三步法,可以快速定位并有效解決。
第一步:目視與光學初步篩查
-
操作: 使用放大鏡或AOI(自動光學檢測儀)對問題焊點進行仔細檢查。
-
關注點:
-
焊點外形: 是否飽滿、有光澤?虛焊點通常表面粗糙、暗淡、形狀不規整。
-
潤濕角: 良好的焊點,錫與引腳/焊盤的接觸角應較小(<90°)。虛焊點潤濕角通常較大。
-
元器件位置: 是否有偏移、翹起(立碑)現象。
-
-
目的: 快速篩選出明顯的工藝問題,如偏移、少錫等。
第二步:關鍵工藝參數回溯與驗證
這是排查的核心環節,需要逐一核對上述成因中的關鍵參數。
-
錫膏工藝驗證:
-
檢查錫膏回溫、攪拌記錄。
-
確認鋼網清潔狀態,并測量錫膏印刷后的厚度與成型。
-
-
回流焊曲線測試:
-
必須使用爐溫測試儀 實際測量有問題的PCBA板經過爐膛時的精確溫度曲線。
-
將實測曲線與錫膏廠商推薦的理想曲線進行比對,重點關注恒溫時間、回流峰值溫度和時間是否在標準范圍內。
-
調整爐溫參數,確保板面所有關鍵點都能達到足夠的焊接溫度。
-
第三步:根源分析與持續控制
-
物料可焊性測試: 對懷疑氧化的元器件和PCB板,進行可焊性測試,從源頭杜絕問題。
-
設備維護點檢: 定期校準貼片機精度、清潔回流焊爐膛、更換刮刀和吸嘴,確保設備狀態穩定。
-
建立標準化工藝文件(SOP): 將優化后的印刷、貼裝、回流焊參數固化為標準作業程序,并對操作員進行培訓,實現規范化生產。

四、 選擇1943科技,從工藝源頭保障焊接可靠性
虛焊和假焊并非不治之癥,其核心在于精細化的過程控制和系統性的問題解決能力。1943科技深知焊接質量是PCBA生命線的道理,因此我們:
-
配備全流程高端設備: 從全自動錫膏厚度測厚儀、高精度貼片機到多溫區充氮回流焊爐和在線AOI/X-Ray,為高質量焊接提供硬件保障。
-
踐行嚴格的工藝管理體系: 對每一批物料、每一個關鍵工藝參數進行嚴格監控和記錄,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可追溯性。
-
擁有經驗豐富的工程團隊: 能夠快速診斷并解決包括虛焊、假焊在內的各種復雜工藝問題,為客戶產品的長期可靠性保駕護航。
如果您正被PCBA加工中的焊接問題所困擾,歡迎聯系1943科技。我們的工藝專家團隊將為您提供針對性的分析與解決方案,讓您的產品擁有堅如磐石的品質基礎。





2024-04-26
